進入內容區塊

新北惜食分享網

:::目前位置 : 首頁 > 惜食新知 > 惜食新知

惜食新知

  • FB
  • 張貼至「Plurk」【另開新視窗】Plurk
  • 友善列印
  • 字級設定:
  • 小字
  • 一般
  • 大字
【舞春打包 餐餐惜福】惜食好文分享6-減少剩食從「節源開流」做起
  • 發佈日期:2018-10-22
  • 發佈單位:新北市政府衛生局
  • 類  別:惜食新知
  • 內  容:
  • 減少剩食從「節源開流」做起
    台灣食品技師協會理事
    輔仁大學食品科學系副教授 / 高彩華
    全球人口持續成長、貧富差距擴大,資源卻日漸匱乏,食物浪費的議題在國際輿論漸趨白熱化。資料顯示,全球被丟棄的食物,約為飢餓人口所需食物量的四倍,在物質富饒的台灣,也曾耳聞弱勢家庭「共食一碗麵」之報導,其實並非食物生產不足,非配不均和過度浪費才是癥結所在。
    台灣有世界首屈一指的垃圾分類,國人認真的區分出廚餘與堆肥,食品製造業守法的將報廢品送交合格畜牧場作為飼料,看似為剩食找到良好歸宿,但更大量的剩食早在種植及銷售端便已產生。規格不符的作物、賣相不好的貨品,還沒到消費者手上前,已被大量丟棄。此外,仍有大量的食物並未進到回收系統,而是進到廢棄物處理系統。先進國家早已因應環保棄掩埋改焚化,但食物的高水含量及高有機物含量,往往加重焚化的能源負擔。進到飼料端的廚餘,也因食品組成複雜及不易標準化,必須得再調整配方後才可符合動物生長所需,更何況並非所有的動物都適合以廚餘當作飼料。
    「開源節流」這句話大家非常熟悉,而反其道而行的「節源開流」概念,可作為減少剩食的手段之一。一方面減少剩食的產生,一方面拓展剩食的再利用。減少剩食的產生必須仰賴生產端、銷售端與消費端的合作,但最先需要改變的是消費端的選購習慣,彎曲的小黃瓜不買、馬上就要喝的鮮奶卻還是挑有效期限最久的、採買大量食品囤積在冰箱最後丟棄等,這些習以為常的行為都在不經意間造成食物浪費。拓展剩食的再利用則需要食品業者、社福團體、食品科學研究人員一同努力,採買外觀不佳但仍具一定品質的原料、提供符合衛生安全的剩食給所需之人、研發更多元的加工技術等,都是可以努力的方向。



     

相關附件
相關圖片
瀏覽人次:782 人 更新日期:2020-08-28
收合